close

昨天參加了妙事多寶貝館舉辦的第二場大樹叔叔的講座,談的是父母的角色和原生家庭的影響。這堂課,如我所預期的,好幾次好想落淚。

IMG_7981  

大樹一開場從身心靈三個層次看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,身:外表、遺傳,心:價值觀、生活習慣態度,靈:系統、排行

靈的部分可能有點抽象,但大樹一開始解釋,原來談的是家族系統排列,是我一直很有興趣的主題,之前我也分享過相關主題書籍 【愛與和解:華人家庭的系統排列故事】 的讀後感。大樹也舉了自己家裡的例子,完全就是去年Brian Clark老師所教授的家族占星的內容,家族中重複出現的議題如果懸而未決會一直延續下去,如果父親一直把自己當成兒子,讓兒子擔任父親的角色,便會留下矛盾的情結,我們如果能夠有意識地找回自己應該在的位置,會讓很多問題不再是問題,也能真正地變成一個大人。把原生家庭給我們的經驗當作資產,會比當作負債更有正面的意義,把我們不喜歡的教養經驗當作地圖,當我們迷路的時候就知道正路在哪裡。在占星命盤當中,也會幫助我們問題找到所在之處,通常可以透過四宮、八宮、尤其是第十二宮來找到祖先留下的線索,Brain老師也提到我們必須要好好地離家,才能長大。

 

而大樹所提到其中一個觀點,我覺得媽媽們可以放在心上:

母性照顧和父性照顧本來就是不同的模式和性質,所以當爸爸和媽媽的管教態度不一致的時候,其實並不是問題,而是孩子從中學得不同的面相。就像星盤當中太陽我們會說象徵父親,月亮象徵母親,爸爸傳承給我們的是比較社會化比較外顯的部分,也就是大樹所提到"進入社會化的準備",而媽媽所影響我們的是生活面、情緒面,是一個充電器的角色。

 

演講中另一個重點,有讓我自己比較放下最近心情上的糾結,媽媽們要好好的"做自己"。最近,我常常困惑於自己的個性上有些缺點並不適合當媽媽來教孩子,比如:我是一個不太有紀律、也很不會收納整理的媽媽,雖然訂了規則讓孩子遵守,但常常自己都很難遵循,然後常常保留"彈性"。但說真的,我自己會覺得,我這樣的個性也好好的長大了,總是會發展出一套生存之道,那是不是我可以不用這樣要求孩子? 但這樣是不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? 

大樹說:每個孩子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,一樣的父母生下的幾個孩子,每個都會發展出不同的特質。媽媽如果自己在這件事做不好,那就尋找其他好的示範給孩子,或是找老師協助。如果我們期待孩子將來是某個樣子,希望他們擁有自己的天空,那麼我們也應該活出那樣的態度給孩子看。

最近Minna自己有點低落,前一兩年欣喜於自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命,但最近或許是生活模式的轉變,必須花更多心力在家庭上,覺得自己被責任壓的好累,即使我已經對自己很寬容把小妞送了三天臨托,不是24小時都被綁死,但還是常常被生活、家庭的瑣事牽絆,並不能如自己當初所預期的把時間用在自己身上,進而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很無力。心理的壓力也影響到生理,身體狀況頻頻,但昨天的演講有讓我覺得被充電了,不要讓自己繼續沉溺在負面的想法之中,尤其是大樹分享的很多觀點其實都和占星的理論相同,讓我又有被點燃熱情的欣喜。

還是很推薦當媽媽當得很挫折的姐妹們,有機會可以參加大樹的講座,很有充電療癒的效果。

http://unclebigtree.blogspot.tw/

 

早上剛好有網友分享了這篇文章的連結,媽媽們可以看看,我們互相取暖一下 :) 

寫給自己的信-成為母親之後2.關於幸福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cafeobses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